中国好老师

项目动态

家校社合力,探索“云端育人”新路径——“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2020全国育人论坛山西分论坛成功举行

2020-07-31 分享至: 中国好老师 分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7月26日下午,以“家校协同”为主题的“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公益行动”)2020全国育人论坛山西分论坛成功暨山西省省级育人论坛在山西省实验小学成功举行,整场观看人次超过15万。本次论坛邀请到北京市教育学会家长教育与家庭文化研究分会秘书长李鸿飞、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校长李景艳以及来自山西省实验小学和太原市小店区沙河街小学的8位专家老师,针对疫情期间育人工作中出现的新困惑、新难题,分享育人智慧,探讨育人策略。此次论坛由山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贾俊敏以及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薛继红担任主持。

本次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山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贾俊敏处长进行了主持,贾俊敏处长对本次山西分论坛开展提出了殷切的期盼,并肯定了在特殊时期探讨“家庭协同”主题的特殊重要意义和育人价值。

山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贾俊敏主持

随后李鸿飞带来了《立德树人、家校协同、家庭公约——构建中国特色协同教育机制》主题报告,提出用传统文化服务现代教育,让中国的家庭教育大道至简。并详细讲解了疫情下家庭教育凸显的问题,以及我国协同教育的政策、立德树人的涵义,并阐述了协同教育的机制理论、中国特色的家庭公约协同教育体制的建设。通过教师和家长培训、班级公约与管理、家校协同教育活动、特殊家庭辅导等方式实施家庭公约,为学校开展家校协同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的具体指导。

北京市教育学会家长教育与家庭文化研究分会秘书长李鸿飞作报告

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李景艳校长带来了《家校共建生命成长共同体,成就卓越中国娃》的报告深刻解读了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落实协同教育的有效机制,从关注形势、明确方向,文化引领,凝聚人心,优化环境、打好底色,共同修习、生命成长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家校协同的丰富实践和深刻思考。其中包含分享兴隆小学的“润文化”如何滋养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成长,“3X+2”的班级模式,家庭互助小组等协同机制,老师们收益颇多。

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李景艳校长作报告

论坛的下半场由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薛继红主任主持,本环节共邀请了山西省实验小学校、太原市小店区沙河街小学两所优质小学做代表,每所学校各推选了一位校长和两位老师,对家校协同工作的一线优秀经验、可借鉴性做法、可操作性的策略进行了分享。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薛继红主持

山西省实验小学副校长张燕、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兼语文教师赵红霞、数学教师李娜分别带来了《家校协同,重构教育对话的新样态》《教育与生命同行——家校共育的沟通案例分享》《家校携手,做好幼小衔接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的三个精彩分享。

山西省实验小学副校长张燕作分享

山西省实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兼语文教师赵红霞作分享

山西省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李娜作分享

太原市小店区沙河街小学书记兼校长赵文珍,政教副主任兼家长学校校长石继红,以及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张凯威,分别带来了《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家校共育》《家校联动成为和乐沙河的“ 纽带”》《和乐而致远,用沟通构筑家校合作的桥梁》的三个精彩分享。

太原市小店区沙河街小学书记兼校长赵文珍作分享

太原市小店区沙河街小学政教副主任兼家长学校校长石继红作分享

太原市小店区沙河街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张凯威作分享

六位发言人的分享中,分别通过学校的整体架构展示、具体实施策略、个案分享等不同的形式,各自聚焦于家委会、家校沟通、家长培训、实践活动等几个主题,系统介绍了宏观的家校关系建构,以及学科教师、班主任如何与家长共同参与孩子成长等。

与会者纷纷在云端留言对当即话题的共鸣,并感触“小老师能从宏观的角度看教育”、“受益颇深”等等,并且愿与“公益行动”携手,以积极正确的育人理念,科学专业的育人态度和方法,回应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挑战,共同走出一条适合当下教育现状的育人工作新路来。

借用专家们的分享语,学校不仅仅只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它也是教师和家长实现自我价值,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因此,家校协同其实也是在强调,学校的功能就是把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内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让学校成为学习的中心、成长的中心。面临疫情,以及在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时代,家校协同如何更有效的发挥育人功能,实现育人价值最大化,一定会成为全国教育工作者们共同深入探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