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老师

通知公告

“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2018年四大育人模块解读

2018-06-01 分享至: 中国好老师 分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一、育人模块设计依据

1.1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

“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2018年四大育人模块(以下简称“四大育人模块”)是在响应新时代对新教育的新要求下设立的。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

2018年2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中对师德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细化落实到教师教育课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壮丽的新时代。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调动相关方面参与,延展‘中国好老师’行动,抓好师德师风源头教育。继续选树宣传全国重大教师典型,大力弘扬新时代教师高尚精神”。党和国家对师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必须把师德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

1.2来自一线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本表格数据来自“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办公室对基地校教师的调研结果

“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2018年育人模块面向一线学校和教师的需求,针对的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在对6000余所基地校的调研后发现,一线教师和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有许多困惑,急需解决手段。首先大部分教师有做好教育工作的愿望,但在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不良习惯问题,家校合作等问题时找不到处理问题的最佳手段,处理效果较差。久而久之,部分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因此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帮助教师在提升育人的同时增强自身的职业幸福感,构成了四大育人模块关注的问题。

1.3北京师范大学的责任担当和使命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排头兵,致力于打造中国基础教育的“黄埔军校”,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师。为此,2017年以来“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办公室,围绕着师德建设的问题,梳理了一线学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四个育人模块并以对这四个育人模块的研究,作为2018年推进“公益行动”计划工作的重点。

二、育人模块解读

2.1教师如何有效进行心理调适、提升职业幸福感

师生交往中教师情绪的管理策略、方法和经验。师生的交往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角度来说,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学会改变自己适应学生的新特点;同时掌握有效的沟通、评价、激励的方法和技能;有效处理师生之间不一致的冲突。

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心理放松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工作并不轻松,教师要学会在高度紧张中调节自身的方法,学会心理放松,要会减压,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学校也要帮助改进教师工作环境,提供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也要提供一些心理关爱活动。

教师与领导、同事交往中,心理状态调整的策略方法。教师与领导、同事交往中,帮助教师调整心理状态;学会理解运用“双赢理论”、“大雁理论”来调节团队关系。另外在团队中要学会赏识他人,正确评价自我,落实好老师行动计划中倡导的“你帮我,我帮他,大家帮大家”的行动准则。

教师在工作、家庭关系中的平衡与压力应对策略。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教师要学会做好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在工作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升生活幸福感,是在实践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师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和策略。从根本上来说,教师要学会自己的生涯规划,我们要帮助教师理解教师的人生也是快乐的人生,以往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新时代,教师的工作可视为一个幸福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同时教会别人。此外,学校应运用发展性评价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价值,帮助教师提高成就感和获得感。

2.2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建立有效的家委会管理和运行机制。制定学校家长合作的基本规范和机制;将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长委员会功能定位,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重要任务;开展系统的家长培训与指导。此外,农村、城市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存在差异性,因此这需要不同地区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调整,找到适合自己地区最有效的家委会管理和运行机制。

如何提高家长会的实效。要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家长会的实际效果,拒绝“老师说,家长听”效果不佳的情况,改变家长会形式单一、内容单一的局面。提高家长会实际效果,要明确家长会功能和定位,把家长会纳入学校工作总体工作;提供年级、班级各级家长会所需资源和支持;拓展家长会交流的内容; 改变和创新家长会的形式。

提升教师的家校沟通策略和技巧。在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中,冲突难以避免,教学及评价方面、学生的行为管理、冲突问题的处理的公平与否等都有可能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因此建立积极合作的教师—家长关系,就要帮助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和技巧,掌握解决和处理冲突的有效方法。

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参与学校活动。要树立更开放的办学理念,引导家长参加学校课程建设、日常管理工作中;挖掘和整合学生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吸引家长参与。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也走近家长,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

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指导家长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引导家长建立和谐的家庭沟通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关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2.3如何帮助和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群体

在对教师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存在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群体影响整个班级管理的现象,许多教师对此束手无策。这部分学生可能是在心理或者生理上具有特殊需求,也有可能是家庭原因造成了一些问题。由此,如果帮助和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群体成为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通过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群体分类,将其分为留守/流动儿童、单亲等特殊家庭结构学生、严重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如攻击倾向、多动倾向、自闭倾向等)学生和具有个性胆小、或退缩、或逃避等行为特点的学生。

留守/流动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促进策略。据了解我国留守儿童总量达到了6102.55万,并且留守、流动儿童还会持续增加。对于留守/流动儿童,需要了解其生理、心理特点和需求,在学校、教师、家长共同促进下帮助其健康成长。

单亲等特殊家庭结构学生的教育策略。我国近年离婚率持续上升 ,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爱而产生问题,因为了解单亲等特殊家庭结构学生容易出现的情绪、行为等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其健康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

严重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行为改进策略。面对严重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首先应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探求原因,而不是直接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还可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获得价值感。

心理行为问题(如攻击倾向、多动倾向、自闭倾向等)学生的发展促进策略。WHO(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指出,到2020年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障碍发病率将激增50%以上,心理及行为问题成为儿童患病、致残,甚至死亡的5种常见原因之一。从2007年的教育研究探索发现,面对有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学生,要发挥老师的群体智慧,共同努力才能见效。通过跨学科教研可以帮助改变班主任的单打独斗;教会教师学会从学生长处评价学生;有效改善班级氛围。

如何帮助具有个性胆小、或退缩、或逃避等行为特点的学生健康发展。对于个性胆小、或退缩、或逃避等行为特点的学生,首先应该要找出学生个性发展不良的多种原因,通过原因具体分析,找出对策。同时,应注意沟通策略,注意不要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4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小学阶段是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自主管理能力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心理活动的调节社会交往的适应、学业成就表现都有重要意义。现今家长过多的包办,过高的期待、学校和教师提供给孩子的机会少、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具体的技能等造成了部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低,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同时,自主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培养。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成为四大育人模块中的重要内容。

1.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的自我照顾能力。应从该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运动能够促进学生合作、交往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锻炼方式和游戏,让学生在锻炼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帮助学生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3.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持之以恒。从学习物品的准备到课堂听讲习惯,从良好的作业习惯到良好的阅读习惯都值得注意,需要加强引导。

4.如何利用班级活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在班级中,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自定目标,班级自订“班规”,学生自选班委,事务自行包干,操作自我量化,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5.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学生的自主管理策略。对于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侧重培养的习惯也不同。低年级时侧重培养生活、锻炼习惯;中年级侧重于学习、阅读习惯的养成;高年级则需要开始学习规划和自我监督。

三、育人模块研究工作推进方式

1.北京师范大学提供多种专业支持

(1)四个模块网络视频培训课程。每个模块都提供系列视频课程;定期在平台推送,可以反复回看,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参与录制。

(2)网络答疑指导。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答疑,对典型代表性问题进行梳理,并开展研讨。

(3)线下活动、共同体研讨。在省、市一级有基地校,联合各省开展一些培训,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学。

(4)暑期育人论坛。围绕四个模块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并且各模块可以深入进行研讨交流。

(5)案例评选和出版。学校和教师围绕四个模块提交案例。专家对优秀案例进行点评,再按照四个模块结集出版。

(6)年度总结大会。交流研究成果,表彰优秀案例,发布2019年工作方案。

2.省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相关支持

(1)建议将育人模块研究工作纳入本省工作中,结合实际工作有效整合;

(2)将围绕四个育人模块的各类培训指导作为本省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内容,如果能够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将能够更好激励学校和教师;

(3)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开展和四个模块相关研讨,也可以组织论坛,可以和“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联合举办育人活动。

3.省级实施负责人工作

(1)日常指导工作,学校研究及共同体开展工作,各项活动以及组织省级育人论坛活动;

(2)围绕四个模块,对本省已有的优秀经验和在行动研究中新涌现出来的优秀经验,进行收集和推荐;

(3)配合案例征集工作,在本省内进行收集和推荐;

(4)与好老师办公室联络、教育厅、基地校进行沟通联络,负责省内微信群、qq群的联络推动工作。

4.基地学校的工作

(1)5月20日前,结合实际情况,选定研究主题;

(2)根据选择模块的活动安排,参加网络课程学习、反馈问题,参与专家答疑活动等;

(3)定期自主组织所选择模块的研讨和交流,并开展共同体活动,深入行动研究;

(4)围绕所选模块,对学校已有经验进行挖掘并提交给省级实施负责人,并可推荐校长、班主任、教师等作为实践专家参与课程录制、答疑等工作;

(5)按照行动研究的方法撰写和提交育人案例。